“以实现生物天然气工业化商业化可持续发展、形成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燃气新兴产业为目标,将生物天然气纳入国家能源体系。”随着《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对外公布,生物天然气自此有了“小目标”的同时,也明确释放出产业化的积极信号。
按步骤、分阶段稳步推进。统筹城乡各种原料,协调生产和消费,整合各方面支持措施,合力推动生物天然气加快发展。《指导意见》提出我国未来生物天然气产业化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,即截至2020年,生物天然气实现初步发展,初步建立产业体系,政策体系基本建成;截至2025年,生物天然气具备一定规模、形成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燃气新兴产业;截至2030年,生物天然气实现稳步发展。规模位居世界前列,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,占国内天然气产量一定比重。
建设一批商业化项目,初步形成生物天然气生态循环经济新业态。推进生物天然气分布式生产消费,在消费侧直接替代燃煤供热,形成城乡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循环发展,有效治理大气污染。根据资源量优化布局,以单个日产1万—3万立方米项目为重点,整县推进,分散布局,满足工业化各项要求,建设生物天然气商业化可持续运营项目。建立“项目自我监测、行业统一监测、政府加强监管”的生物天然监测体系。项目单位建立运营监测系统和制度,对原料进厂、发酵制气、沼气净化提纯等进行全过程监测。
突破关键技术,形成工业化发展能力。集中力量突破多种原料混合发酵、高效发酵等关键技术,解决技术瓶颈。同时,培育发展生物天然气新兴市场和价值链,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商业模式,加快形成创新型现代产业。建立覆盖城乡的原料收集保障体系。结合项目布局,建立适应多种资源、覆盖县域城乡的生物天然气原料收集保障体系。完善田间收集、打包、运输等环节的配置,建立农作物秸秆商业化收储运体系。